新春特辑|莫言:小时候的年
作者:莫言 中国作家网 时间:2025-01-28 阅读量:


新
春
特
辑
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,也是首个世界非遗春节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和春节有关的一切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和血脉里。春节期间,我们特从作家
李浩主编《印象春节》中遴选多篇名家作品,和大家一起重温春节记忆,品味文化中国年。敬请关注!
小时候的年
莫言

01
小时盼年,其实与食物有关。那时候农村最好的食物就是饺子,再就是年糕,这些食物,只有在过年时才可以吃到。
春节期间吃的是素馅饺子,豆腐粉条菠菜白菜。
为什么要吃素馅饺子呢?
老人说是因为神不能吃荤,实际上是肉贵且很难买到,而豆腐粉条之类比较便宜而且也容易买到。
一进腊月,节日就比较多了。
首先是腊八,要喝腊八粥,凑够七种粮食加上大枣。这个粥非常稠,要熬很长时间,要一边熬一边搅动,否则就煳了锅底。
大枣是珍贵的东西,锅里放进几颗枣,母亲是有数的。我们兄弟们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手中的勺子,母亲就说:不用看,勺子有眼。
过了腊八之后就盼望辞灶,腊月二十三。辞灶也叫过小年,比较隆重,晚上吃一次饺子。
关于辞灶,有很多说法,大意是灶王爷要上天,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。每家要焚烧一张“灶马”。
所谓“灶马”就是一张木板印刷的画,上边画着一个三绺胡须的男人,他的两边各有一个圆脸的女人。
我们知道那个男人就是灶王爷,那两个女人,自然是灶王奶奶。
焚烧“灶马”时要念叨着: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。焚烧“灶马”前要在锅台上摆供,供品很简单,人们会利用这个机会聚聚,谈一些重要的事情。爷、奶奶、父亲、母亲、哥哥、姐姐磕头,反正最小的就磕一圈 ,一边磕头还一边喊 “给爹磕头 ,给娘磕头”。
磕完头就要分磕头钱,就是压岁钱。
有的小孩儿想钱想得太心切,该说“给爹磕头” 都说成了“给爹磕钱”。
磕完头,拿到压岁钱,就该吃饺子了。饺子里是包着钱的,谁在饺子里吃出一枚铜钱来,就预示他一年有钱花。
从饺子里吃出的钱归自己所有,所以孩子们都希望吃到硬币。有一年我吃了两三碗饺子没有吃到硬币,不肯罢休,非要吃到,很执着。
我母亲怕我撑坏了,悄悄地把一个硬币塞到饺子里,放在我碗里,我一咬,咯噔一下子,好了,终于就吃到钱了。
03
大年初一、初二的时候,村子里的年轻人玩一种叫拳头,然后拧着耳朵拖回家。
因为这游戏特费衣裳,玩上两三次,棉袄就开了花了。
初三、初四就开始走亲戚。初三走姑姑家,初四去姥爷家,新姑爷也是这一天去岳父家。
初五再走一些不太要紧的亲戚,初六、初七就要开始干活了。
有时候在正月十五以前要演戏,各个村轮换着演。
我们村是三县交界的地方,外县的剧团到我们村来演,我们也到外县的村子里去演,演吕剧、茂腔、柳腔。
春节期间演戏,也是青年男女谈恋爱找对象的大好时机,一方面是到外县去演戏能认识一些外面的人, 扩大寻找的范围,另一方面,本村的男女在演戏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感情。
农村找对象是有季节性的,农忙时间,都是顶着星星出去披着月亮回来,没时间恋爱。
到了春节前后,吃得也好,时间上有一点空余,各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mp-quote, " pingfang="" sc",="" system-ui,="" -apple-system,="" blinkmacsystemfont,="" "helvetica="" neue",="" "hiragino="" sans="" gb",="" "microsoft="" yahei="" ui",="" yahei",="" arial,="" sans-serif;"="">个村又能串着看戏演戏,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在这个时候找到配偶的。
到了正月十五,基本就是总结性质的,过年期间留下一些肉、豆腐,拿出来包顿饺子吃。然后漫长的一年又开始了。

《印象春节: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》
李浩 主编
贵州人民出版社
2023年12月
简介
本书共收录了26位作家的28篇作品,从多元视角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春节及年俗礼仪的观察与诠释。读者不仅能从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春节记忆与情感共鸣,更能深刻领悟中国传统节庆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,在文学的滋养下,对中国节庆文化获得更为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与感悟。
上一篇:作家笔下的多彩年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