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赵晚报:“小兵张嘎之父”的日记 是人生写照也是时代缩影《徐光耀日记》出版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石举办
作者:燕赵晚报 时间:2025-04-30 阅读量:
□本报记者 黄蓥
“我想了半天,也想不起我有多少可说的,我想起来的只能是一句:感谢!感谢!第三个还是感谢!”4月20日,“人庆百岁,书贺十年——《徐光耀日记》出版十周年学术研讨会”在石家庄举行,著名作家、“小兵张嘎之父”徐光耀通过视频,向与会的数十位省内外作家、评论家和出版界人士致意,他真诚质朴的话语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。
研讨:
《徐光耀日记》影响远远超出文学界
徐光耀,1925年出生于河北雄县段岗村,13岁就参加八路军。他亲历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,对人民和创作永葆一份坦诚热烈的赤子之心。《平原烈火》《小兵张嘎》《昨夜西风凋碧树》……从小说、诗歌、散文,到电影剧本、纪实文学,徐光耀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。2015年,90岁的他又奉献出了意义非凡的文字——十卷本440万字的《徐光耀日记》。
十年来,这部日记引发强烈反响,影响日益深远。在诸多学者和专家眼中,《徐光耀日记》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宝库。不仅是个人的真实写照,也为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证词。推动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的同时,影响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文学界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,《人文》学术集刊主编祝晓风说,这部日记时间跨度从1944年至1982年,具备三重意义:首先读者可以从中看到,当年八路军和冀中人民,如何英勇顽强地抗击日寇、用生命和鲜血保卫家园。其次是精神意义,《徐光耀日记》中记录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精神,还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。“第三重意义,即它的文学意义和文学史意义。”祝晓风表示,日记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文学价值,同时它对于研究作家、学者,研究文学史、文化史、学术史还具有史料价值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凯认为,《徐光耀日记》有一种历史认识价值。它极为真实、完整、毫不掩饰地记录了徐光耀在1940、1950年代历史语境中的生命历程。阅读徐光耀的作品和日记,时时能感觉到他难以消磨的“真”,时时感动于他的诚挚、朴实、勇敢、重情义、不掩饰。“他真是一个大写的‘人’。作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,我们会不断去研究、解读他的作品,不过,更值得充分认识、理解的是这个堪称英雄的‘普通人’,这个经历了中国百年跌宕历史而卓然屹立的人。”
小兵张嘎博物馆馆长殷杰从小就迷《小兵张嘎》,也是徐老的忘年交。他反复阅读《徐光耀日记》,并通过日记中的线索按图索骥,联系上了徐老仍在世的的老战友、老同事,以及徐老已故师友的后人。他捐献出自己的诸多藏品,助力徐光耀文学馆等的建成。“读徐老的日记,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他浓浓的人情味:父子情、姐弟情、兄妹情、夫妻情、战友情、师生情、同学情、同事情跃然纸上。读着日记能读出一个人心底的温度,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个大写的人。”殷杰说。
幕后:
跟着日记中的徐光耀一起成长
走过硝烟战火,见证世纪沧桑。徐光耀的笔墨始终与大时代紧密相连,又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。他记日记始于上世纪40年代,迄今可见的第一篇日记写于1944年1月1日,那时他是一名19岁的八路军战士。保守估计,他现存的日记全部放在一起,字数在一千万字以上。其中蕴含的坦诚、认真以及不断进行的反思,令观者动容。昨天,部分当年《徐光耀日记》的编委们说,整理日记让他们跟着徐光耀一起成长。
学者、作家、《徐光耀日记》整理委员会主任闻章记得,当年他想为徐老写本传记,采访中徐老说自己有日记。其后他撰写的《小兵张嘎之父——徐光耀心灵档案》出版,但读过徐光耀日记的闻章对这些日记再也不能放下,他感觉这些日记非同一般,它不仅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记录,更是一名战士的成长史,是时代行进中的一个历史切片,堪称宝库。“它的最大特点是真实:私密、原始、芜杂、琐碎、原生态。徐老以日记的方式,收藏了全部的自己。自己的对,自己的错;自己的大,自己的小,自己的丑,自己的美,以及与自己相联的世界,全在这儿。本为私藏,不欲人知。”故而,它才被学界如此看重。
《徐光耀日记》整理始于2013年,2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历时两年分头整理、录入。作为日记整理工作的具体负责人,《藏书报》总编辑王雪霞记得徐老的日记本极富年代特色,形制不同,大小各异:“有从敌人那儿缴获的,记账簿改的,白报纸订的,有的还有水渍。墨水也是用颜料自己沏的,字小如蚁,且字体多样……”就在那两年间他们每个人在参与,在感受,在重新活过:“一个个变成了徐光耀,跟着日记中的徐光耀,跟着他成长,跟着他跳宕,跟着他经受。丰富了自己,充实了自己。”
“前两天我们去探望徐老,他精神非常好。”河北省出版总社首席编辑、《徐光耀日记》编委潘海波介绍说,徐老至今依然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,只不过因为精力不似从前,变成了写周记、月记:“阅读他的日记对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很有启发。你会看到在战争硝烟中他依然努力学习,不间断地记录。让我们看到一个大作家的成长,以及时代的变迁。”
据了解,该活动由《徐光耀日记》整理委员会和未来作家书院主办,引发了业内外的关注。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高洪波、著名作家莫言等名家为本次学术研讨会发来贺诗。